盐城一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,一些主城区名校的学区内生源较少,也给了择校以巨大的空间。“打个比方,可能招十几个班,只有几个班是学区内的,这个学区就这么大,另外班的孩子就全是择校而来,学校又可以收取大量的赞助费用。” 在政府发布的消息里,盐城主城区的建军路沿线,集中了7所比较老牌又很优秀的中小学。“在铜马方圆一里路之内,就有5所学校,集中了将近3万名学生,占了全市这个阶段学生的37%。” 在去年媒体的一次报道中,记者发现了盐城当地论坛上竟然有几十则供求名校入学名额的帖子,而记者暗访发现,一些名校的名额被倒卖到3万元以上。记者在前天的采访中,也向盐城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求证这一事实,对方称之前确实存在倒卖名额的现象。 “可能出现在一些转制学校,就是名校办的民校里,这些学校会给自己的股东单位一些入学名额,作为他们投资的回报,”这位工作人员说。 事实上,除去这些倒卖的名额,盐城家长们中的择校热早已成风。而正因为如此,一些家长在研读此次学区调整政策时,严禁择校的说法让他们感到绝望。 但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这个政策还是可能在将来的执行中留出一个口子。“我们也正在研究可行性,可能会要求一些名校在满足学区内学生入学的同时,如果这个学校又有剩余的办学能力,会拿出一部分来给有需求的学生。” 也就是说,择校之门并不一定会完全堵上。但这个政策并没有在之前的新闻中向外透露,很多家长陷入孩子被定了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