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市场人士指出,在楼市调控高压政策下,原本活跃于楼市的大量资金,有望部分流向股市,从而对股市形成利好。有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,约三成左右有买房意愿的受访者表示,“会将准备买房的钱投入股市”。 这一观点不无道理,但是从房市撤退的资金是否能大部分涌向股市,现在还不好判断。虽然股市与楼市关系紧密,双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影响。但是,从近期的股市震荡表现可看出,股市与楼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,都有各自的运作模式和运行规律,“跷跷板效应”还有待观察。 我认为,如果没有进一步调整楼市的政策,大部分资金则不会撤离楼市。 中国投资渠道狭窄,为此进入楼市投资的资金很多,大部分资金是长期投资,资金沉淀了下来。短期投资,即炒房资金会有一部分,但是数量不大。 今年1季度,北京房地产交易规模约2000亿元,如果按投资性占比4成来看,涉及资金约800亿元。照此类推,从全国范围来看,选择从楼市退出的热钱会有几千亿元左右,但是目前政策影响的资金可能不足千亿,而且这些钱并不会立刻投入到其他领域中。 当前楼市调控政策仍然是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。只有从体制与制度上着手解决房地产问题,才能导致大部分资金撤离楼市。而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问题的主要手段有三个方面:一是通过物业税等税收调控;二是改变开发商囤积土地获得暴利的盈利模式;三是为国内投资者开拓更多的投资渠道。 |